山东:拿什么来为贫困生就业“兜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沉石/图

  继“千名辅导员访千家”之后,一场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大战正在拉开

  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或许没有想到,该省组织的2009年“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原先是想借此提高大学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却为高校开拓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埋下一个绝好的伏笔。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加上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特别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事业单位准备勒紧裤腰过日子,减少了进人指标,客观上给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有效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千方百计为贫困生就业“兜底”,目前正成为山东高校辅导员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和自觉行动。

  减轻贫困生的就业负担

  【了解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是最重要的】

  2009年寒假期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开展了“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要求高校辅导员每人选择1—3个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全省共有68所高校的3304名辅导员参加了家访活动,走访全省17个地市的110个县(市)、区及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内蒙古等省份的学生家庭9194个,内容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就业市场开拓、心理问题救助等多个方面。这一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春节前后进行家访,慰问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为学生送去温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山东师范大学专门成立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团,为灾区经济困难学生送去了慰问金和过冬衣物。济南大学等高校为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购置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发放了500—1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家访的辅导员们说,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了解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帮助他们建立就业信心,是最为重要的。

  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也是这次家访的重点。对网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性格孤僻学生等进行家访,往往能提高学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梁超原来性格内向,大学四年与父亲都没怎么交流过。辅导员家访后,梁超愿意说话了,这次过春节,父亲带着他去亲朋好友家串门,父子关系融洽了很多。该校辅导员李恒帅说,家访活动对被访学生及其家庭产生了直接影响,融洽了家访学生与家庭的关系,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因素,“读书无用论”思想又开始在一些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家访也在某种程度上转变着农村的教育观念。“老师,当您即兴给父老乡亲们讲学校的发展,讲读书是有用的时候,他们都沉默了,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老师,当您与父老乡亲们惜别后,我作为我们村唯一一个女大学生,在村委主任的帮助下,召集了所有在读中学学生,给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坚定信心,一定要上大学……”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孙雪近日在给辅导员的信中这样写道。

  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贫困生就业中的问题往往出在就业心理和就业技能上】

  “现在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以及相关就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了,贫困生就业中的问题,往往出在就业心理和就业技能上。”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岳希亮说。

  据南开大学社会心理系副教授管健和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刘力等人的调查发现,对于家庭收入较低且缺乏有力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支撑的大学生而言,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他们更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无助

  感”。因此,这个时候更应该加强对贫困生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导。对于那些没有考研、准备就业的贫困生,辅导员们讲得最多的便是“岗位还是有的,只是层次低了”,以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相对而言,贫困生往往不愿意推销自己,特别是目前研究生招生和企业招聘中面试分数权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贫困生往往得分较低。为此,山东大学心理咨询指导中心专门设计了一项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这项活动的最后一个作业,是让学生推销成本为20元的小商品。中心主任吴少怡说,尽管最后有的同学赚了几十元,有的同学低价卖出亏了本,有的同学砸在了手里,但他们都获得了与客户打交道的机会,对如何才能成功推销自己有了切身体会。山东轻工业学院围绕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估量、就业职位选择、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技能掌握、就业服务需求等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帮助贫困生提高就业的针对性。

  调查发现,贫困生就业期望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极大。一些贫困生不愿意选择去基层艰苦行业,主要原因在于其家庭和本人更期待找到满意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的贫困现状。因此,帮助贫困生家庭脱贫,也会促进就业。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利用专业优势,在对学生家访时请学院的专家教授一同前往,为学生家庭解决了生产当中的难题。家住聊城东昌府区付庄村的学生李茜,父母都是农民,家庭负担很重,家里种植的果树效益一直不理想。辅导员程波和植物学教授王光全到李茜家进行家访时,直接走到果树地,仔细讲解果树越冬管理、剪枝整形方法、施肥灭虫技巧、增产增收门道。乡亲们听说后也围拢过来,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拓宽贫困生的就业市场

  【从校领导到教师都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为贫困生找“出路”】

  1月9日,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提供22个岗位,安置优秀贫困大学生;1月10日,与山东银光集团签订贫困生就业基地协议,寒假期间先后安排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的贫困毕业生11人;1月12日,与临沂昌盛电器公司达成协议,优先安排贫困毕业生15人……这是山东轻工业学院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的一份“成绩单”。去年冬季以来,帮助贫困生

  打开就业市场的大战正在山东高校紧锣密鼓地拉开。

  许多高校将促进贫困生就业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鼓励考研,争取让他们考取公费研究生;后期重点指导,提高就业的命中率。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孙青青,因为家庭困难放弃了考研机会,但是找工作一直是长期困扰该生的问题。对此,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老师积极与她沟通交流,重点给予指导,传授面试技巧。首先为该生联系了实习单位——济南益佳饲料有限公司。并且,凡有用人单位到学院招聘,学院领导和辅导员都要详细地向单位介绍孙青青的情况,在学院的积极推荐下,近期孙青青将与潍坊六和集团、滨州沃华集团、滨州绿都集团面试,最终将根据情况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不仅是大学辅导员,目前山东各高校从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为贫困大学生找“出路”。济南大学刘俊岩教授常年与建筑施工企业打交道,和济南市三建、中建八局、山东建工集团等单位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该校一位学设计的女生,父亲偏瘫,母亲在酒店当刷碗临时工,学生本人因为性别原因在建筑企业一直找不到工作。刘俊岩向济南市三建推荐时,人家一开口就是“推荐个男同学不行吗”,但最后还是破例接收她顶岗实习,干的是预算员工作。由于该同学的积极表现,目前已被三建正式录用。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目前国家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在地方并没有得到较好落实。如取消除直辖市外大中城市的毕业生落户限制的规定,在济南市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大学生创业基金的申请,目前也是困难重重。不少高校领导和辅导员反映,通过媒体广泛宣传的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有关政策,在基层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这给高校的有关工作增加了难度。“学生们碰到了落户的问题来问我,我去问谁呢?”一位辅导员说。

  ■本报记者 储召生 张兴华